日前,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9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此次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试点地区范围广、要素领域覆盖全、试点举措任务实、全国示范意义强等特点,对于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促进要素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顺畅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围绕当前要素市场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试点地区的先行先试和示范探路作用,为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试点为地方赋能,加强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要素保障,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
国务院批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10个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浙江杭甬温、安徽合肥都市圈、福建福厦泉、河南郑州市、湖南长株潭、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四川成都市。
“这10个地区是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者中心城市,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也具有较强代表性。”李春临表示,各地区试点方案总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具体改革措施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围绕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推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试点地区和有关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好改革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聚焦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畅通要素流通渠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分类施策推进改革。围绕深化要素协同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探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优化新业态新领域要素保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目标,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及时跟踪评估试点效果,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推动要素质量逐步提高、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抓出改革的成效。
加大对试点地区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具体来看,一是持续完善标准制定、金融统计、信息披露等基础建设,促进要素合理流动。2025年,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了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界定范围,新增了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等内容。牵头制定11个传统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完善“五篇大文章”相关金融统计,及时修订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南。
二是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围绕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设立了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通过绿色再贴现、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等手段,强化对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发展的激励,支持银行与企业签订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2.2万亿元,累计支持近两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有效激发了技术要素创新活力。新增1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更好支持相关领域的融资。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科技贷款都比去年同期增长12%以上,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43%,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三是引导各地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在这次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10个地区中,多个地区开展了人民银行牵头推动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比如,北京、杭州、合肥进行了科创金融改革,重庆、广州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宁波、成都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等,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是在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支持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同时,统筹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强调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王信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积极贡献。
探索更大力度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国家数据局将结合数据产权等制度建设,支持有关政策、工程等优先在10个试点地区落地,并且将及时总结经验,推动“一地创新、全国复用”。
首先是探索更大力度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余英表示,公共数据基础好、价值高,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抓手,但是也存在数据质量不高、流通不畅等问题。北京城市副中心、杭甬温、郑州等地都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要任务,我们将支持试点地区加强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其次是探索协同创新培育数据开发利用场景。不同行业的数据开发利用路径差异是比较大的,需要组织产业链上下游深化融合,创新探索价值释放路径。“试点地区各具特色,比如,合肥有‘中国声谷’,长株潭布局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成都是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将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加大数据供给,释放数据需求,挖掘一批可感可及的数据应用成果。”余英表示。
再次是探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数据流通交易机制。数据具有易复制性、高敏感性等特征,推动数据市场建设,既要大力促进流通使用,也要防范流通中的风险。“福厦泉、重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以及苏南重点城市等都将完善数据流通交易规则、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等作为重点任务。”余英表示,将支持试点地区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新模式,建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正中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